明天: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4-736698 是否有效: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名  称: 超前谋划我省水文基础设施“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
文  号:
超前谋划我省水文基础设施“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水旱灾害防御救灾等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要求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防汛救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迅速查漏补缺,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李国英部长也多次做出重要讲话,要求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善用现代化水文监测技术与设备,提高洪水监测能力,建设现代化水文监测预报体系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部党组有关部署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将有关精神落实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谋划中,根据部水文司做好水文基础设施储备项目谋划工作的通知以及4月9日视频会议精神,我局积极行动起来,超前谋划,编制下发了贵州省水文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工作方案,提出了我省开展项目谋划的总体目标、工作机制和重点项目申报要求。各市(州)水文水资源局加班加点,编制上报了“十五五”储备项目清单。省局于4月19日晚紧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项目清单。会上,计财处汇报了项目编制汇总情况,与会业务处长及分管局领导针对当前我省水文存在的许多短板弱项,如部分河流存在监测空白,水文测报手段不够先进,监测预报能力不足等问题,分别就相关项目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杨怡书记对本阶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水文测站补充完善

根据新修订的《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有关要求,按照“应设尽设、应测尽测、应在线尽在线”原则,统筹结构、密度、功能,补充完善水文站网,构建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特别是50km2以上河流、58个重要防洪城市、489个重要防洪乡镇、贵州三大暴雨区水文站网要实现全覆盖,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饮用水源地、大水网建设等方面的监测站网要补充完善,应设尽设。

二、水文测站提档升级

要在本阶段查缺补漏,应改造尽改造。充分运用现代化水文监测技术与设备,全面提升水文测报自动化和信息汇集处理能力,推进实现多要素时时在线集成监测。建设方案考虑备份不同洪水标准下的水文测报设施设备,实现水文(位)站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能够自动监测和安全应对,确保测得到、报的出、报的及时。不具备全要素全量程自动监测的,要进行提档升级。行政区界和生态流量监测等重要控制断面有低枯水监测需求的水文站实现自动在线监测。水文(位)站和雨量站要全部配备北斗卫星传输信道,确保信息传输安全可靠。到2030年所有水文站应实现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

三、水文巡测及应急监测能力

水文巡测基地建设要综合分析各地需求,配置巡测、通讯、网络、计算机分析、存储、会商、监测等设备以及必须的业务系统,推动测验方式改革,提升测站管理效率,同时,应考虑“三道防线”业务应用需求,优化设计现有算例及存储资源,补充网络安全设备,为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和降雨。预报模型高性能计算提供支撑。水文应急监测能力要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配备多波束水下测量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航拍系统(含激光雷达航测设备)、水位雨量应急一体机、卫星通讯便携站、移动基站等便携、精准、可靠的监测和保障设备,有效提升溃口、决堤、漫滩、堰塞湖、蓄滞洪区洪水监测和地形测量、突发水污染水生态监测,以及超标洪水演进等应急监测能力,平均响应时效要满足应急监测要求。

四、水资源监测能力

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要对标水质水生态监测新的需求,持续提升省及地市级水质实验室检测能力,省级水质实验室应满足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质监测全参数要求,市州级水质实验室应满足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质监测常规参数要求,重要河湖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不断推进水质监测自动化、实时化、智能化水平。

五、水文业务系统建设

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结合数字孪生水利、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等有关要求,在我省已建清水江干流数字孪生及数字水文站的基础上,加强水文地形测量,夯实水文数据底板,加快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研发应用,完善水文预报业务平台,推动实现云中雨、落地雨、本站洪水监测预报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进一步提升水文业务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延长预报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立足水文业务流程,强化资源整合,推动水文算力、算法、算据建设,建成统分结合、各有侧重、标准统一的水文业务系统,涵盖信息汇集处理、综合管理、信息发布等业务流程,打通水文测站和各级水文巡测基地,实现水文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服务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杨怡书记强调,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是支撑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水文现代化助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性、先行性工作的定位,各业务处要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沟通协调,落实工作责任,一定要把我省“十五五”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项目谋划好,按部水文司要求及时上报材料,为早日实现我省水文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