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自启动“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铜仁市水文水资源局党工委特别注重在工作一线实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让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当好防汛抗洪的尖兵,诠释默默坚守的职责
“自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我们采取24小时值班值守,先后启动防汛应急响应4次,及时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发送水文雨水情报2.3万余条(份),洪水预报30次,水情简报10期,精准预测、科学预报,密切配合防汛部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的水文检测和预测预警工作,现在依然坚守在工作一线。”铜仁市水文水资源局水情与水资源评价科科长姚俊向笔者做了简要介绍。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其实凝聚了广大水文工作者辛勤的汗水和一次次默默的坚守。
“张哥,今天晚上10点左右,可能洪峰就要到,注意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同时,注意安全,我在铜仁监控中心与你一道施测,不用担心,按平时演练的方法来就行。”
铜仁市水文水资源局巡测1站站长廖娟正在与她所管辖的站点管看护人员安排今晚的工作,像这样的工作布置每次有洪峰时她都要提前电话告知,交代得也很具体。“因为随着水文测验方式改革后,从以前的‘驻测’变成‘遥测+巡测’的新模式,不仅是所管辖站点的增多,很多新仪器和设备投入使用,逼着自己先要会,否则一旦管看护人员问起来,自己会很尴尬。”廖娟微笑着告诉笔者。的确,贵州水文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关键就是“人”的高质量,从水文人特别能吃苦的那份韧劲和不怕输的那种精神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质量时代指日可待。
“中心,中心,德胜屯雨量站点故障已排除,看看数据是否正常”“正常,谢谢!”“收到”这是专门负责各类水文(位)和雨量站点日常维护的铜仁市水文水资源局站网测验科技师楼劲松与该局中心机房值班人员的对话,这样的日常维护,他一干就是10多年,已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变成了“排障达人”,他自己很愿意学习和专研,许多棘手的难题都在他的手中迎刃而解。这是像楼劲松一样常年奔走在各站点间的巡检人,不管多热多冷,刮风下雨,只要有需要,他们都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排障恢复,让分布在铜仁市境内的“水文眼”发挥作用。
当好智慧水利的参谋,助推水文成果的运用
铜仁市是贵州省内的洪水灾害多发地区,近些年来,铜仁市多次遇到大的洪涝灾害,江河湖泊也多次出现险情,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与生命安全隐患。防洪工作,一直受到铜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抵御洪灾,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铜仁市水务和应急防汛等部门期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建立一套高效的防洪救灾实时展示指挥系统,增长洪灾预见期,使抗洪抢险工作的针对性更强,最大程度减少洪灾损失。我们铜仁水文正在积极为构建智慧水利平台提供支撑服务,初步的意向已经与铜仁市水务局达成,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实施”负责本项目研发的负责人、铜仁市水文水资源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徐光权激动的告诉笔者。“本项目是推进水文与防汛工作智能化的重要环节,其研发属于GIS技术、大数据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交叉应用。利用先进的智能感知和智能测量技术对洪水水情进行实时监测,基于大数据的计算分析方法可以实现洪水的预报,通过三维模型可真实直观展示洪水的演进和淹没情况。到时,我们的防汛指挥将更有画面感,决策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徐光权补充到。
据悉,铜仁水文近几年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与水文成果转化,先后研发了“全自动水文缆道遥测系统”、“雷达+双轨缆道测流系统”和“全自动墒情预警系统”等平台,拥有软著3项、专利2项,很多成果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投入运行,省内、外和其他流域机构同行也多次慕名参观学习和交流。这次项目的推动,也是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和水文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党史学习教育”正在有序扎实推进,铜仁市水文水资源局对于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转化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