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毕节水文:水文测站鉴定 科技赋能筑牢水旱灾害防御根基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5年新春伊始,毕节市局结合汛前准备工作,全面启动水文测站鉴定工作。作为每十年开展一次的系统性工程,此次鉴定覆盖毕节市所有水文(位)站及雨量站,首次大规模应用无人机测绘技术,为测站“精准画像”,推动水文监测能力现代化升级。

科技助力:从“人工跑点”到“智能感知”

毕节地处乌蒙山区,境内河流纵横、地形复杂,传统水文测站鉴定工作依赖人工徒步勘测,效率低且风险高。今年,毕节市局充分运用水文行业先进技术,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将高科技应用于测站鉴定工作中。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机进行航测

在雨明水文站,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测绘无人机进行低空航测。“以往开展测站鉴定工作,需要人工采集,费时费力。现在通过无人机测绘,只需规划好飞行范围,测绘软件会自动生成最佳飞行航线,整个过程中我们只需手持遥控器操作。即使采集范围较以往扩大数倍,也仅需2~3人就能完成航测,速度快、精度高,效率提高不少。”工作人员邢春侠如是说。

空地协作:筑牢安全之基

目前,部分水文测站位于地势险峻的河谷区域,周边地形复杂多样,常伴有陡坡、塌方体、悬崖等危险地貌,传统人工勘测不仅难度大、效率低,更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一难题,毕节市局采用“无人机航测+地面核查”立体化工作模式,成为推进测站鉴定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该模式下,无人机凭借其灵活、高效、可远程操控的特点,能够顺利飞抵人员难以触及的危险区域,完成高精度的地形数据采集与影像获取。作业人员无需亲临险地,极大降低了野外工作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提升了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

此外,无人机持续获取的多期次航测数据,还可用于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准确捕捉诸如滑坡体等危险地物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数据赋能:构建智慧水文新生态

以水文测站鉴定工作为契机,毕节市局系统构建了水文测站三维数字档案。该档案深度融合多源信息,不仅精准呈现测站周边地形地貌、设施布局等基础地理信息,还系统集成了水文要素监测数据、重要保护对象属性等核心内容,实现了从传统二维记录向立体化、可视化数字管理的跨越。

“数字化成果中包含重要保护对象数据,这些数据将直接服务于洪水演进模拟,当发生洪水时,我们可根据建模成果判断洪水淹没范围,为精准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工作人员钟昆介绍到。

长效管护:守护江河安澜的“数字哨兵”

水文测站是防汛抗旱的“眼睛”,十年一鉴,鉴的是设施设备,立的是责任担当,守的是江河安澜,在给水文测站做好“简历”的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应用好新技术,谋求水文事业发展未来之路,推动水文监测向“无人化、智慧化”转型。

据悉,毕节市局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水文测站的鉴定工作。随着无人机测绘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毕节水文工作者正以科技为笔、数据为墨,毕节水文监测正从“汗水水文”向“智慧水文”华丽转身,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更加坚实的防线。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