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暴雨转阵雨,……”,6月9日贵州百姓气象站栏目的一则天气预报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今夜贵阳市水文水资源局(以下简称贵阳水文局)机关水情科办公室注定是一整晚灯火通明”。
他们是在水一方的守夜人
“6月9日8时-10日8时,全市辖区内发生大暴雨6站、暴雨50站、大雨35站、中雨19站,其中最大降雨量为南明区贵阳站117mm、其次是云岩区雅关站116.5mm和清镇市新发站109mm;受降雨影响,市内各主要河流水位上涨,未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贵阳(三)站水位涨幅最大,为2.59m,其次为清镇市卫城站涨幅为1.87m和清镇市河堤站1.31m……”这是从6月10日1点30分以来贵阳水文局水情科工作人员连续报出的第3则雨水情信息。
巡测工作人员在贵阳水文站作业现场 拍摄者:万宏
他们24小时密切监视着显示屏上辖区范围内站点时刻变化的雨量、水位等信息,丝毫不敢松懈,以便及时向防汛抗旱部门报出第一手雨水情数据,为上级部门作出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汛期24小时待命是他们的职责,“熬夜”即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这一熬便是一个通宵,这一熬可能是好几天,这一熬甚至是一辈子。
他们默默无闻,只用一则则雨水情信息发声。
他们是风雨中的逆行者
“请巡测人员据雨情及时开展巡测工作、请办公室及时通知驾驶员”,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随着一声令下,贵阳水文局巡测组工作人员即刻整装向着各监测站点最前线出发。
巡测工作人员在卫城站作业现场进行数据分析
为抢测洪峰,他们要赛速度、抓时机、出成果。“他们操持着手中的仪器设备,认真地读数、反复地校核、仔细地计算,一遍又一遍,如此周而复始。”“风雨中,他们时常要通宵达旦、深入险滩、风餐露宿。”“即便没有雨情,也需要开展好日常的河流监测工作。面对烈日灼灼,头顶太阳、冒着大汗,也要确保收集到的水文数据可靠、有效,日积月累下来他们的皮肤比其他人显得更加地黑。”……这是长期赴一线的水文人工作日常。
他们是江河的守护人
为适应新时代水文发展需要,贵阳水文测验方式由过去单一的驻测模式转变为巡测为主、驻测结合、应急补充的方式,虽然测验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仍有4个基本水文站驻守着水文工作人员。
暴雨来临时,他们就要开始不断地操作ADCP、利用水文缆道流速仪器等记录下因降雨带来的河流流量变化过程,与此同时还要收集到实时的水位、雨量、泥沙等数据,时刻警惕着警戒水位的到来,兴许期间能抽出短暂的时间休息片刻。雨过天晴后,他们甚至还要忙活上一阵子,短则一个晚上,长着一两天,可能还要继续等待洪峰的到来、等待洪水的褪去,只为守住那份珍贵的数据。
不论晴空万里还是狂风骤雨,他们都常年驻守在基层一线,以山为伴、以水为邻,甘于寂寞,远离喧嚣,只为守住河堤两岸的安宁。
2021年6月10日上午麦穰水文站水位持续上涨现场 拍摄者:赵权
他们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先锋队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急流,一线党员同志始终冲锋在前,哪里有雨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在守护一方群众时自觉践行初心、在急难险境中自觉诠释使命,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水文人”,他们的岗位平凡,但是绝不平庸。狂风暴雨时,他们无惧艰险,用实际行动守江河安澜;风平浪静时,他们甘于奉献,用坚守换一方水土平安。
麦穰水文站流量施测现场 拍摄者:赵权